BioMed Central 2015生物周:流行病

话题之一:耐药性 话题之二:气候变化 话题之三:癌症 话题之四:人口老龄化 话题之五:流行病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对抗种种疾病的奋斗史。从古至今,人类就不断挑战反反复复出现的各种感染病、慢性病和遗传疾病。 如果想要为未来流行病研究打算,我们就需要了解先前的林林总总。在此,你可以了解关于流行病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先来看一看流行病学的Timeline 采访:预测流行病学 期刊Theoretical Biology and Medical Modelling的主编Hiroshi Nishiura,讨论了目前最大的流行病是什么,下一个流行病将从哪里来以及我们怎么应对它。 博文精选 The MERS outbreak: an Asian perspective War against hepatitis HIV Vaccine Awareness Day 2015 Hepatiti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time for an end run 流行病研究优质文章:按疾病划分↓ 埃博拉病毒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infectiousness of Ebola virus disease Molecular evidence of… 阅读更多 »

BioMed Central 2015生物周:人口老龄化

话题之一:耐药性 话题之二:气候变化 话题之三:癌症 话题之四:人口老龄化 话题之五:流行病 我们生存的地球是一个快速老龄化的地方,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将翻倍。事实上,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生存的越来越久,这就导致了疾病流行病学问题的凸显,对于科学界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为了配合生物周活动,我们精选了一系列关于人口老龄化的优质文章。如下↓ 主编圆桌讨论:神经退行性变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在这个圆桌讨论里,来自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和Alzheimer’s Research & Thearapy 的两位主编,对神经退行性变研究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并浅谈了他们对此研究未来的设想。 博文精选:阿尔茨海默症肆虐,我们应如何面对? 小测试:你真的了解阿尔茨海默症么? 阅读关于老龄化和增龄性障碍的热门文章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物系统的功能性逐渐退化,患物理和精神健康疾病的风险剧增。在这部分,我们精选了杰出的实验研究,它们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老龄化的过程以及增龄性障碍。 Slower immune system aging in women versus men in the Japanese population Induction of a common microglia gene expression signature by aging and neurodegenerative conditions: a co-expression meta-analysis Alpha-lipoic acid treatment is neurorestorative and promotes functional recovery… 阅读更多 »

BioMed Central 2015生物周:癌症

话题之一:耐药性 话题之二:气候变化 话题之三:癌症 话题之四:人口老龄化 话题之五:流行病 癌症是一个比较综合类的疾病。癌症的魔爪不分性别、年龄、种族或是社会经济背景的差异伸向各类人群之中。 癌症不只是迅速分裂细胞,而是一个能让世界范围内超过八百万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此,我们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讨论,由资深的癌症研究专家与我们分享他们在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抗癌研究的洞悉。 先来个小测,你真的了解癌症么? 期刊主编与BioMed Central编辑的超级Q&A 在这个部分,我们推出期刊Cancer Cell International、Clinical Proteomics、Vascular Cell三位主编与BioMed Central编辑们的精彩问答。这三位主编分别从科技与癌症、中美癌症研究比较、以及科学联合与癌症研究等几个方面谈了谈他们个人的观点。       精彩文章集锦 Relevance of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in breast cancer Constitutive phosphorylated STAT3-associated gene signature is predictive for trastuzumab resistance in primary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 New horizons i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biolog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Characterization of interaction of magnetic… 阅读更多 »

BioMed Central 2015生物周:气候变化

话题之一:耐药性 话题之二:气候变化 话题之三:癌症 话题之四:人口老龄化 话题之五:流行病 气候变化是我们当今面临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它导致了大规模自然灾害的频发、海平面的上升和不同生态群落的营养瓦解。 今天,我们着重强调了气候变化的全球影响,就我们目前面临的挑战,为大家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角。 博文推荐: Reversing climate change: planetary engineering and experimental technologies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挑战,然而就有这么一小波群体致力于节能减排。在这篇博文里,我们看一看这些节能减排的技术,以及他们是怎样逆转人为的气候变化。 The difference of half a degree for climate change 这篇博文里的主要作者来自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他表明,气温增长值的官方目标应该从2摄氏度下调至1.5摄氏度,但是这半摄氏度真的会发挥作用吗? 气候变化交互图谱 看我们的气候变化地图,发现全球针对气候变化所开展的活动和研究。 阅读时下最热的有关气候变化的文章 Beyond long-term averages: making biological sense of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5°C or 2°C: a conduit’s view from the science-policy interface at COP20 in Lima,… 阅读更多 »

BioMed Central 2015生物周:耐药性

话题之一:耐药性 话题之二:气候变化 话题之三:癌症 话题之四:人口老龄化 话题之五:流行病 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所有的事情似乎都理所当然。例如,如何攻克大多数传染病?一个药片就可以办得到。然而,很多事情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耐药性的出现将我们带回了一个未知的世界,就连最小的感染,都可能束手无策。 今天,我们精选出一系列关于耐药性的优质文章,听一听奋战在一线的感染控制医护是怎样处理这一危机的,同时也为你准备了一个小小的测试,关于耐药性,你真的了解吗? 博文推荐:“奋战在前线” 如下精选的博文,大部分来自控制感染的一线医护工作者,看一看他们是如何处理这一危机的吧。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till widely misunderstood MRSA: adapted to survive and thrive Inter-clonal wars: bacterial competition and global success in the hospital setting What would we do without antibiotics? State of the World’s antibiotics Dispatches: Pan-drug-resistant doom – are we there yet? Reflections from the front line:… 阅读更多 »

自噬—神经元中的“清道夫”

Neuroscience Bulletin Neuroscience Bulletin 2015年第4期出版“自噬在神经功能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专辑                 自噬是一种发生在细胞内的“自食”过程,通过捕获和降解易于聚集的蛋白质和受损的细胞器来维持细胞的稳态。 作为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元,神经元的稳态对于神经系统的发育、生长和功能特性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大多数高度分化的神经元不能分裂从而无法通过分裂的稀释效应来克服蛋白聚集引发的细胞毒性,因此特别依赖自噬提供的蛋白代谢平衡和“垃圾回收”来行使正常的功能。 因此,自噬对于神经系统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在中国科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大连医科大学乐卫东教授的组织下,Neuroscience Bulletin 2015年第4期(8月1日出版)刊发了以“自噬在神经功能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为主题的专辑,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 神经元自噬失调往往导致神经元死亡和神经退行性病变。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Rubinsztein教授对自噬性细胞死亡的一些关键性通路进行了分析;杭州师范大学的杨怡博士讨论了自噬在突触发育和功能等方面的作用,以及自噬相关的突触功能障碍。 此外,本专辑具体讨论了自噬失调在一些神经疾病和心理障碍中的角色,包括缺血性脑损伤(浙江大学陈忠教授)、多发性硬化症(乐卫东教授)、运动神经元疾病(同济大学医学院徐俊教授)、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乐卫东教授)、中风(上海复旦大学余波教授)和抑郁症(乐卫东教授)。 鉴于自噬活性的异常与众多神经疾病之间的“亲密关系”,了解自噬的调控机制也必然会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突破口。本专辑中,苏州大学的王光辉教授及其团队研究了CHIP(热休克蛋白70羧基末端相互作用蛋白)对自噬通量的调节作用;北京大学的崔德华教授则研究了麻醉剂异氟醚以作用时间依赖的方式对自噬的调节。 此外,本专辑还分别讨论了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MA)与神经保护(第四军医大学杨倩教授)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毛子旭教授)之间的关系。 最后,北京大学的崔德华教授领导的团队还发现,在APP/PS1转基因小鼠中,自噬参与了rAAV/Aβ疫苗诱导的对Aβ的清除作用。 编者希望这一期专辑能帮助研究者更深入地了解自噬这一细胞中的“清道夫”,为早日揭开其分子机制并攻克与其相关的神经疾病的治疗难题打下基础。 欲了解本期专辑详细内容,欢迎访问期刊网站,下载阅读热点文章! (Neuroscience Bulletin编辑部供稿)

期刊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首获影响因子:主编问与答

汤森·路透近日公布了最新的期刊影响因子,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获得首个分数。我们采访了该刊主编周晓农,除了聊聊这本刊,还有他对该刊未来的希冀。 图片来源: Flickr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这本刊是怎样诞生的?它的目标是什么?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在2012年4月发表了关于贫穷所致传染病研究的全球报告,这本刊的创办就是对这一报告的响应。 为疾病受害国提供更多发声机会,以及推动更多的跨学科研究是日益增长的两大需求,为回应这一需求,根据贫困所致传染病全球报告所倡导的“同一世界,同一健康”的理念,该刊旨在减轻发展中国家的疾病负担。 该刊欢迎参与传染病研究的所有群体来发表他们的意见、评论、想法和研究发现,这些群体包括科研人员、学术团体、医生、决策者、研究基金会、患者倡导组织和教育机构。 在期刊编委和创始伙伴的共同努力,本刊在2012年10月举办的“第二届卫生体系研究国际研讨会”上正式创刊。 本刊是开放获取的同行评审期刊,出版的话题范围和方法研究是针对与贫困所致疾病相关的公共卫生基本问题。 这涵盖了很多方面,但本刊着重关注健康系统、生态健康、环境管理及技术创新的跨学科或多部门影响。 在您担任主编期间,寄生虫病研究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期刊主编:周晓农教授 寄生虫病和被忽视的热带病研究领域的改变在于采用多学科和跨学科方法,以更好地理解传播模式。这些研究结果为国家疾病防控项目提供了更好的指导。 例如,肺结核疾病图谱绘制和建模方法的创新发现就综合了流行病学数据、生态学数据、环境学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以及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生态模型等多项分析方法,这些发现有利于对国家疾控项目的资源进行更好的分配。 此外,对被忽视热带病的社区干预研究发现吸引了更多读者利用当地资源,更好的参与到疾控项目中来。 与此同时,大部分的作者来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传染病在贫困人口中蔓延的非洲国家。那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作者可以提供关于贫困所致传染病的相关信息,以此准确发现研究缺口或优先次序。 他们的发现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为项目或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事实依据。例如,社区干预方法已在很多传染性疾病中被不同程度提及。 在该刊中有哪些文章你认为对获得影响因子有所帮助? 通常来说,范围综述和研究论文都对影响因子的获得有所贡献。 在范围综述里,有一篇文章Research gaps for three main tropical diseas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对影响因子的获得有较高贡献,因为它的研究发现不但为研究缺口提供了信息,而且对国家疾控项目所需产品有所帮助。 在研究论文中,Co-infections with Babesia microti and Plasmodium parasites along the China-Myanmar border 一文为相关人员提供了多角度信息,像探索协同感染(亦或共感染)类型的新方法,表明迁徙人口是怎样导致疾病的跨境传播,提出监管的困难以及对边境区域共感染的回应,最终,表明在研究共感染这种新型协同感染需要做更多努力。… 阅读更多 »

BioMed Central部分期刊最新影响因子:总有一款适合您

对于科技论文出版来说,选对一本期刊投稿就已经是成功的一半了,可见选择期刊的重要性。为了方便广大作者在最快时间内找到适合自己研究工作的期刊,小编为大家整理了BioMed Central旗下部分学科领域内的期刊最新影响因子。 普通生物学 期刊名称 影响因子 BMC Biology 7.98 Biology Direct 4.66 Cell & Bioscience 3.63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2.76 Biological Research 1.48  微生物学 期刊名称 影响因子 Retrovirology 4.18 Parasites & Vectors 3.43 Malaria Journal 3.11 BMC Microbiology 2.73 Gut Pathogens 2.28 Annals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Antimicrobials 2.19 Virology Journal 2.18  免疫学 期刊名称 影响因子 Journal… 阅读更多 »

6月6日——全国爱眼日

今年6月6日是第20个全国爱眼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是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受到各种眼疾的困扰,每年有许多人因各种眼病导致视力残疾甚至失明。 白内障是全球致盲的头号杀手,估计全世界有两千万人因此失明,我国目前失明人数中有半数是白内障引起的。白内障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治疗,当前白内障手术已经进入屈光时代,不再是单纯追求复明,而是要求更好地提高术后视觉质量,不仅要看见,更要看得清晰、看得舒适。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与BioMed Central合作出版期刊Eye and Vision发表专刊“Cataract and Refractive Surgery”,介绍白内障及屈光手术领域的最新进展。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BioMed Central迎来OA新成员:Burns & Trauma

2015年5月28日,由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Burns & Trauma正式开始与BioMed Central合作出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所长吴军教授担任该刊主编。 Burns & Trauma是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的官方英文杂志,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本烧伤学英文期刊。本刊关注烧伤领域内基础、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进展,主要刊载烧伤相关的生物材料、重症监护、细胞再生、免疫生物学和皮肤移植、干细胞与组织工程以及烧伤预防等方向的研究成果。 作为一本开放获取期刊,读者可免费阅读文章全文或下载PDF,或通过社交媒体以及邮件分享文章内容。选择该刊发表您的研究成果,可享受专业权威的同行评审,高质快速的文章发表。开放获取出版方式能迅速有效地传播您的科研成果,提高科研影响力。目前作者无需支付任何出版费用。 欢迎大家关注Burns & Trauma并踊跃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