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2015生态学美图大赛,开始啦!

BMC Ecology Image Competition 2015 开始啦!请将您研究自然、世界的精彩图片分享给我们。往年的活动都非常成功,所以,今年我们也仍然期待“好收成”! 先来欣赏几组往年获奖作品,感受下哈↓ 还等什么!快去翻翻你的科研资料吧! 参赛要求: 参与人:面向任何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 参赛作品内容需满足以下五类中的一类: 行为生理生态学 Behavioral and physiological ecology 保护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 Conservation ecology and biodiversity research 社会、人口和宏观生态学 Community, population, and macroecology 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系统 Landscape ecology and ecosystems 理论生态学和模型 Theoretical ecology and models 参赛方式:将作品发送到指定邮件:bmcecol@biomedcentral.com 并以“BMC Ecology Image Competition 2015”命名邮件标题 邮件内容需包括以下项目(请用英文填写),参赛图片以附件的形式随邮件一并发送: Name:Section:ImageDescription (Max. 300words):File type:Data attribution (ifapplicable):Affiliation:Contact details ofResearch Institute:I agree to… 阅读更多 »

肺癌风险有多高,先翻翻家谱再说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4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肺癌居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而预计到2025年,我国肺癌病人将达到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 空气污染是肺癌的主要风险因素。因此,在雾霾日益严峻的中国,除了调侃“自强不吸”,大家对肺癌风险也满怀担忧。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肺癌的发病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将结果公布于BioMed Central旗下的期刊BMC Cancer。 研究发现,肺癌的发病风险与TP53基因的多态性明确相关,TP53 SNP位点rs2078486变异型对应的肺癌风险更高。而同时,室内污染和吸烟史也与发病概率呈正相关。 医学界很早就认定了癌症的遗传可能,而近年基因组学的发展,更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可能。所以想要“赢在起跑线上”,光拼“爹”是不够的,我们恐怕还要翻翻家谱,了解下家族的遗传史。但是这并不决定一切,关键还是要注意日常的防护哦。 更多详细内容,请阅读原文。  

Peer Review: 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作为科研人员和普通大众,我们都有着批判思维。我们质疑,讨论和挑战。作为科研菜鸟(ECR)的我,有时候也会质疑一切,甚至是包括我自己。我需要做点什么呢?谁又将会来聆听?又有谁需要我的意见呢? Peer Review 对于那些“老油条”来说已经不足为奇啦。但是,对于PhD的同学,研究菜鸟,和其他学术新手,评论,给出意见,提出修改方法和质疑,总之,提交你的第一份评审报告是非常恐怖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花上几天反复看自己的评论。天哪,吓死人。 Peer Review,在我眼里看来,当你在评议别人的成果时是一件很烧脑细胞的事情。要知道你可能是给那些在学术上远比你还有造诣,经验还要丰富的专家学者做评议。 尽管初期做Peer Review会很担忧,但是我们也要牢记,切莫陷入“我的评审没有那么有价值”或者是“不像别人那样有分量”的想法。在Peer Review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第一次。没有人天生就带着数以百计的评审,或者一下子就变得很有经验。 在这次培训中,第一次提交评审有恐惧是正常的。我之所以参加这样的培训是想学习更多关于Peer Review的流程,并希望这能缓解我自己在进行Peer Review的时候的紧张。我会去思考不管是从集体还是个体的角度,作为Peer Review的一份子,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呢? 关于Peer Review已经有好多评价了,好的坏的中立的,在此就不赘述了。但是,如果耗时耗力的Peer Review 是没有报酬的,那么有人会想“这有什么意义”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2009年的Sense About Science Peer Review的调查中,在被问及为何参加Peer Review这一事时,90%的被调查者都认为这是他们在学术领域分内的事。对于科研菜鸟来说,这可能意味着会丰富经验和知识,因为有人找到你,要征求你的意见,这一点点小事就可能对我们自己的自信心和自我肯定产生巨大的影响。 比较尖锐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应不应该付报酬给Peer Review 。我们是不是想得到酬劳呢?这个话题有一点点“伤感情”并且各持己见哈。我还是趋向于遵循传统吧。之所以参与Peer Review,是因为我们想要发挥作用,当然也希望得到回报。 当今的很多事情都是有价的,通常价值还比较高。所以,在这个消费主义至上,利益驱动的社会,还有人会牺牲自己的时间而且毫无报酬的在做评审的事情是伟大的。不管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出名也好,提高自行出版的几率也罢,都表明了人们有这样的意愿去做无酬劳的事情。这是令人骄傲的。在那样一个组织里,我觉得那才是对很多人来说的“意义所在”。 如果没有这次培训,我就不能对Peer Review有着这样深入的了解。这次培训也提出了一些我之前没有考虑过的问题,很可能也不会想到。如果你也是刚刚做科研不久并且想了解更多关于Peer Review 的事情,那么不妨到Sense About Science这里来和大家交流、学习。 PS:Jillian的这篇博客是在参加一个在苏格兰圣安德鲁大学与Peer Review有关的培训(Sense About Science’s workshop)之后写的。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PM2.5,呼吸系统的隐形杀手!

近年来,随着雾霾的出现,城市空气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雾霾的主要成分之一,PM2.5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微颗粒物。它们可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内,对呼吸系统和心肺功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为此,来自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的Laumbach教授及其同事对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与早晚高峰时段上班族的呼吸道产生急性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做了研究,并将结果公布于BioMed Central旗下期刊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影响因子:6.99)。 Laumbach研究小组通过对私家车驾驶者在佩戴空气过滤系统和不佩戴该系统的情况下在上班路途前后呼出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检测,发现未佩戴空气过滤系统的驾驶员在经历了早晚高峰的交通拥堵后,呼出气体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成分有显著的增加,而佩戴了空气过滤系统的人们呼出气体中的相应成分会有少量减少。之前的研究已发现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亚硝酸盐及硝酸盐成分的增加与肺部氧化应激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Laumbach教授的这一研究结果证明了大量吸入空气中细微颗粒物与呼吸系统急性氧化应激有着显著的关系。Laumbach教授进一步指出,急性氧化应激的出现可以代表人体免疫系统对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产生的早期生物反应。 虽然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机制尚未清晰,大量的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中。但是,为了我们呼吸系统的健康,建议大家在雾霾天出行时应尽可能佩戴能够有效过滤空气中细微颗粒物的口罩,尽量低碳生活,永远都能“APEC Blue”! 更多详细内容,请阅读原文。

定期检测HPV|女人要先保护好自己

浸润性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病因,全球99%以上宫颈癌病例与其相关。目前,HPV检测是初步筛查以及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方法。 在我国,人们的健康意识较低,只有少数人会进行宫颈癌筛查以及HPV检测。但是,在我国每年约有3.8万女性死于浸润性宫颈癌。这一数据提示开展宫颈癌筛查以及HPV检测的重要性。 而患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女性(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具有感染HPV的高风险。云南省是我国艾滋病疫情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因此,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的乔友林教授以及美国范德堡大学的Vikrant V Sahasrabuddhe教授对云南地区301位感染HIV的女性进行了宫颈癌筛查以及HPV检测,以获取该地区女性感染HPV的第一线数据。 研究表明,感染HIV的女性患者中,43.5%的患者携带HPV,而37.5%的患者携带致癌性HPV基因型。患者中,最常见的HPV基因型为HPV52、HPV58、HPV18、HPV16以及HPV33。这项研究提出了对感染HIV的女性患者进行宫颈癌筛查以及HPV检测的重要性。 小编寄语,目前国外已经开发出了HPV疫苗,用于预防与HPV相关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美国家均提倡年轻女性使用HPV疫苗,以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目前,我国没有此类HPV疫苗。因此,提醒众位计划出国深造或者长途旅行的年轻妹纸,趁着在国外游学的时候,抓紧时机注射HPV疫苗。 更多信息,请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BioMed Central旗下期刊Virology Journal(影响因子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