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论文递交前你该想些什么?

老话说,直到发表了论文才知道发生了什么!然而,就在你决定写初稿时、甚至是开始你的研究之前,一定要谨记一些事情,这会让你的投稿变得更为顺利。在我们’How to publish’这个专题的开篇,Sabina Alam博士从一个编辑的角度给你一些真诚的建议。 你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通常,编辑们需要的稿件都是在一定领域内有所建树的。在一个乱糟糟的初稿中,让编辑们试图去梳理它的价值这很让人沮丧。务必确保条理清晰、意图明确,即研究的特别之处在哪?实验发现是否有重要影响呢? 当收到稿件时,编辑们会提出一些关键问题以此来决定这篇论文是否适合于他所负责的期刊,即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呢?是怎么完成这个研究的?又是如何分析数据的?研究发现是什么?结论与数据一致吗? 在试验阶段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你“一气呵成”的完整初稿。如果在实验开始前,你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研究方向,那你就会发现在写稿子的过程中简直寸步难行。 行政事务 在开始你的实验研究时,一定要把一些必要的行政事务处理好。毋庸置疑,在开始研究之后甚至是递交稿件之后这些琐事是没法处理的。 伦理学认可 如果你的研究涉及到人类,那仅仅声明在赫尔辛基公告之下是不够的。在实验开始之前,伦理许可就要获得,更重要的是这个许可是来自你所研究实验的地区委员会。 当你在递交稿件的时候,大多数的期刊都需要你同时提交伦理批准人的名字。如果你先前没有做这部分工作,那么到这里就没办法处理了。 关于动物和植物的实验,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定和获得相应的许可。总之,这些问题绝不是你在完成实验的时候可以再进行处理的事。 临床试验 如果你正在做一个临床试验,在你安排患者参与之前需要在公共数据系统注册。对于BioMed Central的期刊来说,这些细节需要在初稿中体现,连同注册的时间。如果你在实验开始之前没有注册过,那么可能有些期刊不会接收你的初稿。 没有知情同意,坚决不写论文 参与试验的任何一位患者都需要知情同意。和伦理许可缺失一样,如果没有全部参与人的知情同意,初稿是不会被接收的。 此外,如果你需要参与者的一些识别信息(例如,照片或案例报告等)出现在你的初稿中,那么你需要获得相关人员的书面知情同意。如果实验完成之后再去获取,可能就有困难了。 如果无法获得书面知情同意,则需将该参与者的识别信息从论文中删除。这对大多数期刊来说是必须的,也是伦理委员会或机构不会姑息的。 著作权——怎么分配? 一项近期的调查显示,90%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著作权问题。在某些情况,由于著作权纷争引起的长时间延误发表甚至撤稿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早一点讨论好著作权的问题,根据ICMJE criteria谁有哪方面的资格?达成一致后,形成书面文件。而且,需要记住的是,通讯作者需要对期刊的规定和条件负全责,所有的作者也要知悉自己的职责所在。 选期刊 最后的问题就是选择一本期刊,毫无疑问这当然取决于你。但是你或许仔细思考下以确保你的研究能够与你所选择的期刊维度和政策相符合。 一些作者自己手中已经有备选清单了,如果你想选一本不熟悉的刊,那建议你去看一下编辑政策,这样你就可以了解什么是强制需要的信息(例如,他们是不是希望你分享原始数据)。此外,如果你想考虑一本不熟悉的开放获取期刊,还记得那个Think Check Submit么?

同行评审知多少

一、认识同行评审 同行评审 (Peer Review),科技出版中必须的一项。一直以来,关于同行评审都有着数不清的“流言蜚语”。例如,同行评审的类型究竟哪一种更适合科研界、出版界?这其中涉及到的出版伦理又如何?同行评审的奖励机制应该怎样?虽然说,学术圈里仍有相当一部分科研人员认为无偿做同行评审是对学界的责任,但是如此耗时、耗力的事情,增加一些回报看似也合情合理。就青年科学家来说,多多参与同行评审无疑是一条快速进步的捷径,但并非所有的科研“菜鸟”都有这样难能可贵的机会,作为出版社、教育机构、资深科研人员,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 Peer review: what’s the point? 这篇文章是作者Jillian在参加了苏格兰圣安德鲁大学与Peer Review有关的一个培训之后所写的。Jillian从自身经验出发,表达了初入同行评审之时,对一个“科研菜鸟”来说的紧张感,有可能陷入自我怀疑,有可能觉得很受挫,有可能因担心给出了不合理的评审意见而瞻前顾后。但是,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开始,当你真正经过一系列的训练之后,终有一天,你也会变得游刃有余。 Peer review: do we throw early career researchers in at the deep end? 这篇文章是以BioMed Central今年4月在悉尼举办的roadshow为背景撰写的。作者Sarah Hayes主要讨论了同行评审与青年科研人员之间的问题。据Sense About Science peer review survey的调查,有相当一部分科研人员表示缺乏同行评审相关议题的指导,也仅有一小部分人表示,实验室的导师们会让自己做一些与同行评审有关的工作。 作者认为,从出版社和整个科研界的角度上来讲,同行评审也需要一定的物质奖励…… Who owns peer review? 该篇文章的作者Elizabeth Moylan是BioMed Central Research Integrity部门中专门研究同行评审的高级编辑,尤其是在同行评审的类型方面。在上个月举办的Springer Nature Open Research Day上,Elizabeth来到北京并在会议上发言,与现场的观众们讨论同行评审这个话题,受到了一致好评。在这篇文章中,她主要就同行评审的奖励机制与出版伦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究竟谁才是同行评审的拥有者呢?…… 二、实践同行评审 在实际操作中,同行评审其实是一个完整的流程。从是否决定接受评审工作、经过初审、终审、撰写评审报告,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每一环节,我们都需要考虑什么问题?什么样的评审报告既全面又言简意赅?一个优秀的同行评审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点滴开始,慢慢就可以从容不迫,甚至形成一套自己的workflow了。 同行评审初学者步骤一:我是否接受该评审工作? 同行评审初学者步骤二:怎样有效的初审、终审? 同行评审初学者步骤三:如何撰写一个全面而又言简意赅的评审报告? 三、有奖测试,你真的了解同行评审么? 通过前边一系列的文章,在正式开展同行评审工作前,先来比试比试?游戏规则,任选Quiz 1 或者… 阅读更多 »

开放研究在中国:由作者培训想到的

上周,来自中国、荷兰、英国和美国的同事们在北京欢聚一堂共庆国际开放获取周。此次庆祝活动以BioMed Central举办的Springer Nature Open Research Day开始,随之进行的是一系列指导青年科研人员发表科技论文的培训讲座。             开放研究日 在北京,BioMed Central以科学出版、同行评审与创新为题举办了Open Research Day主题活动,助力国际开放获取周。BioMed Central 期刊发展编辑余昆对当天活动进行了总结。 15年来,开放获取运动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第一个强制开放获取政策推出以后,中国科研界对开放获取的接受度与日俱增。 引用Springer Nature首席执行官Derk Haank的话:“开放获取已不再是一个试验,而是一个事实。” 怎样发表论文 在上周接下来的时间里,BioMed Central的同事们来到了北京、沈阳和武汉等地的医院,向青年医学研究人员介绍如何进行科技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我们向作者强调,在选择期刊投稿之前必须检查相关期刊的质量(即 “think, check, submit”流程),并确保自己的论文在各方面符合科技论文的发表准则。 我们还讨论了编辑们需要什么样的稿件,指出稿件必须和期刊的目标范围及选择标准相契合。此外,完整清晰的投稿信和摘要以及对编辑政策的严格遵守也同样重要。 对于同行评审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我们也进行了分析。例如,怎样在一开头就通过同意作者贡献比例而使文章来源争议最小化、声明利益冲突的时候需要考虑些什么、怎样有效的回复评审人意见等等。 就如何通过参与同行评审而提高自身写作能力方面,科研人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年轻科研人员之所以通常不在编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出版经验并不像其他同行评审人那么丰富。但是,他们却往往能给出最有建设性的评审意见。资深研究人员可以指导其学生参与同行评审的过程,只要让编辑知晓、保证机密性并客观承认他们在同行评审过程中的贡献。 出版伦理委员会已经推出了对同行评审人的指导意见,BioMed Central的副编辑总监Jigisha Patel 也写过一系列关于如何成为同行评审人的文章。             研究独创性 在Open Research Day上发言的李敏教授,以及前不久在博客上就如何培养青年科研人员发表博文的黎孟枫教授共同强调:“所有的科研人员都要选择最好的主题去研究”。屠呦呦因为其在提取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手段方面所作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这就是最好的例证。 就像薛澜教授在Nature News的一则评论中所说:“屠呦呦没有国外研究背景,也没有在主流出版物上发表大量文章……她可以夺得诺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原创性。对中国科学家来说,这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好榜样。” 感谢所有参与讨论的人以及Diane Wang在北京的团队,让我拥有了这样美好的一周。 English version available… 阅读更多 »

手把手教你成为同行评审,第三弹!

怎样写建议 这部分对于同行评审报告来说至关重要,这就是你“亮底牌”的时刻! 请记住: 任何期刊都不想发表有学术瑕疵研究。 任何期刊都想要发表符合自己的维度和门槛的研究。 拒绝,接受还是修改? 如果你觉得研究报告是方法学完好的,基本符合期刊的维度并且只需要一点点的修改,那么写写建议就好。同样,如果你发现了方法论上有很大瑕疵,除非重新做整个研究,不然就大大方方的拒稿。 然而,对于一篇投稿来说很难符合期刊各个方面的要求。你经常不得不在“拒稿”还是“需要更多修改”其中做出选择,而这真的很难。 如果这时候你问问自己,我最担心的是什么?我的担心是不是可以被解决?这么想可能会有所帮助。 例如:这个研究基本完整么?是不是需要额外的信息,重组,或者厘清? 如果YES,你可以给出修改意见。 这个研究是否一定程度上有所局限?比如实验方法正确但是太窄,仅仅是针对特定人群,不能像大多数作者那样下结论?这些都可以通过重新写结论或者突出一下局限性来解决的嘛? 如果YES,你可以建议修改,但是请让编辑知道你并不能保证修改后的投稿就一定会符合期刊的要求。 额外实验的小贴士: 通常情况下,作者有2-4周的时间去修改投稿。所以,如果你认为需要进行进一步实验,则要考虑下作者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如期完成。如果你认为不能,那么解释给编辑,问题出在哪儿?都需要做什么?你认为需要多长时间?编辑这时可以自行决定是拒稿或者给作者更多的时间去修改。 怎样再次评审 如果你建议大面积修改,很可能你将被要求再看一遍投稿去评判作者是否充分改好。作者针对你的report会写一个逐条的回复。他们也可能会辩驳你提出的一些看法。 关注你的初步建议被处理的怎么样,无论是改变或者有洞悉的回答。 不要刻意去反驳你的concerns. 考虑下他们是否有效。你是不是有误解?作者的解释是否消除了疑虑的需要。 不要刻意提出新观点。这对作者来说是不公平的,同时也反映出在初审的时候看的不够透彻。如果你觉得在初审的时候你确实漏掉了一些你认为需要处理的点,那么就提出来,但是承认在初审的时候有所遗漏。 不要再要求更进一步的实验。在这一阶段的同行评审中再要求实验是不公平的。这个必须是在之前的阶段提出来。 怎样提出伦理和疑似学术不端的疑虑? 确保你熟悉所在领域的研究和报告标准。期刊的政策应该有你需要知道的对于期望作者遵守的标准的全部信息。 在公开的评审报告中提出你的疑虑是比较合适的。例如,如果在投稿的时候没有提及伦理委员会的同意,而你又认为恰恰需要伦理批准,你可以在主报告中向作者明确。 然而,你也有可能认为或者怀疑像抄袭或者未宣布冲突利益的可以构成学术不端的行为。如果你怀疑,就一定要提出疑虑并密送至编辑。 尽可能具体并且提供你所能提供的证据,这样编辑可以跟进。出版伦理委员会针对期刊编辑和出版社怎样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给出了一些标准的步骤。请点击页面左下角的阅读全文。  您对这一系列的博文还满意吗?任何意见或者建议请写邮件至blogging@biomedcentral.com, 期待您帮助我们改进。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手把手教你成为同行评审大咖,第二弹!

上回呢,Jigisha和我们分享过怎样考虑接受一篇评审的offer,这回我们就要掰扯下接了offer之后要怎么开始进行评审呢? 这个时候,你手上应该有全部的稿件,以及附加文件,有的编辑会给你一个问题清单,如果没有这张问题清单,或许你的同行评审报告格式应该是酱紫↓ 题目和作者 → 概要 → 主要修改意见 → 次要修改意见 → 选择采纳性修改意见 → 非公开评论 → 最终评审意见(拒稿 or 出版?) 详见下图↓ 初审意见 除非介篇文章写得无懈可击,否则非常遗憾的告诉你,请读上个至少5遍吧~ 第一次通览的时候,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假定你是一个读者,介篇文章你是否能看懂。 其次,注意下该研究里是否为了隐藏一些东西而故意耍手段,例如,利益冲突,你懂的。 文章所提供的信息是否恰到好处,特别提醒,涉及human & animal的研究,一定要参考EQUATOR的guideline。在此基本可以下决定是否继续详细评审,还是直接打回给编辑,如果信息不全、重复、不完整等等,千万不能勉强自己去接受! 详细阅读 作为一个评审“砖家”,编辑会依赖你的详细评审而考虑是否出版。任何一个研究,它都必须有一个符合逻辑的结果。那么,在这一步骤,请考虑如下问题, 背景:这个研究是否有必要? 实验方法:实验设计是否合适;实验材料与参与者是否合适;实验可行性;必要控制是否得当;数据检测是否合理? 结论:结论是否清晰且完整;结论是否符合方法的描述;结论是否支持了作者的观点? 几点小提示: Journal’s policy 查看一下journal的policy,看一下文章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Statistics 看文章中的数据、图表等一系列内容都要像看文字那样严谨、缜密。 如果你对数据比较含糊的话,及时告诉编辑,请求数据专家帮助。 Ethics & References 最后,请注意下文章的出版伦理以及引用是否符合规范。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1st手把手教你如何成为低调同行评审人

其实,细心的学术咖可以发现,现在有很多所谓的手把手教你如何成为同行评审人的网站,也有很多意见和规则,理论上,它们确实很不错,但同行评审是一个需要灵活处理,并且根据具体的学科论文而有所不同的事情,所以,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理论与实践并行。 在有想要成为同行评审人的念头时,就应该注意日常的积累了,特别是别人评价你将发表的文章时所给出的意见,仔细的体会他们,从同行评审人的角度发现并理解问题,这样就会很快进入角色。 大招来啦!从接受同行评审的邀请开始。 第一步:What is the Journal? 首先,看一下投稿期刊的Aim & Scope,这时候要问自己,这本期刊的出版模式是怎样,订阅刊还是Open Access? 其次,这本期刊的基调如何?期刊主要目标是什么,标准和理念又如何呢? 最后,这本期刊的门槛呢?待出版论文需要多少创新性和趣味性呢? 第二步:Look at the journal guide for reviewers! 对于专门给评审人的清单列表你是否逐条理解并符合要求呢? 在约定好的时间内,你有能力完成这个工作吗? 你是否具备评审草稿的资质?论文的学科和你的研究背景相符吗? 你确定与该项研究没有利益冲突从而保证同行评审意见的公证合理吗? 如果以上问题你的答案全是√, 行动起来! 如果你的答案中有×, 请不要忘记向期刊编辑说明拒绝同行评审原因,他们就会决定在未来是否还会考虑你成为同行评审人。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Peer Review: 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作为科研人员和普通大众,我们都有着批判思维。我们质疑,讨论和挑战。作为科研菜鸟(ECR)的我,有时候也会质疑一切,甚至是包括我自己。我需要做点什么呢?谁又将会来聆听?又有谁需要我的意见呢? Peer Review 对于那些“老油条”来说已经不足为奇啦。但是,对于PhD的同学,研究菜鸟,和其他学术新手,评论,给出意见,提出修改方法和质疑,总之,提交你的第一份评审报告是非常恐怖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花上几天反复看自己的评论。天哪,吓死人。 Peer Review,在我眼里看来,当你在评议别人的成果时是一件很烧脑细胞的事情。要知道你可能是给那些在学术上远比你还有造诣,经验还要丰富的专家学者做评议。 尽管初期做Peer Review会很担忧,但是我们也要牢记,切莫陷入“我的评审没有那么有价值”或者是“不像别人那样有分量”的想法。在Peer Review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第一次。没有人天生就带着数以百计的评审,或者一下子就变得很有经验。 在这次培训中,第一次提交评审有恐惧是正常的。我之所以参加这样的培训是想学习更多关于Peer Review的流程,并希望这能缓解我自己在进行Peer Review的时候的紧张。我会去思考不管是从集体还是个体的角度,作为Peer Review的一份子,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呢? 关于Peer Review已经有好多评价了,好的坏的中立的,在此就不赘述了。但是,如果耗时耗力的Peer Review 是没有报酬的,那么有人会想“这有什么意义”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2009年的Sense About Science Peer Review的调查中,在被问及为何参加Peer Review这一事时,90%的被调查者都认为这是他们在学术领域分内的事。对于科研菜鸟来说,这可能意味着会丰富经验和知识,因为有人找到你,要征求你的意见,这一点点小事就可能对我们自己的自信心和自我肯定产生巨大的影响。 比较尖锐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应不应该付报酬给Peer Review 。我们是不是想得到酬劳呢?这个话题有一点点“伤感情”并且各持己见哈。我还是趋向于遵循传统吧。之所以参与Peer Review,是因为我们想要发挥作用,当然也希望得到回报。 当今的很多事情都是有价的,通常价值还比较高。所以,在这个消费主义至上,利益驱动的社会,还有人会牺牲自己的时间而且毫无报酬的在做评审的事情是伟大的。不管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出名也好,提高自行出版的几率也罢,都表明了人们有这样的意愿去做无酬劳的事情。这是令人骄傲的。在那样一个组织里,我觉得那才是对很多人来说的“意义所在”。 如果没有这次培训,我就不能对Peer Review有着这样深入的了解。这次培训也提出了一些我之前没有考虑过的问题,很可能也不会想到。如果你也是刚刚做科研不久并且想了解更多关于Peer Review 的事情,那么不妨到Sense About Science这里来和大家交流、学习。 PS:Jillian的这篇博客是在参加一个在苏格兰圣安德鲁大学与Peer Review有关的培训(Sense About Science’s workshop)之后写的。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